管虎,導演。1968年出生于北京。曾被稱為第六代電影導演中的怪才,早年推出《頭發亂了》、《上車,走吧》等電影。近些年,管虎轉戰電視圈,推出了極具影響的電視劇《黑洞》、《冬至》 、《七日》 、《生存之民工》。其作品犀利、生動,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。
導演經歷
管虎,1991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,現在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室。
管虎作為新生代導演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銳精神,1992年,他自籌資金拍攝了《頭發亂了》,在這部低廉成本的處女作中,體現著他關心生活,關心著人,充滿激情,我們不難從《頭發亂了》中感覺到極其個人化的東西,不難發現青春沖動的爆發。
影片對身邊的人和事采取寫實態度,一反第五代符號化過重,過分刻意強調畫面造型而帶來的死板僵硬的毛病,將北京的胡同從畫面布局、光線控制到場景的切換都注入一種充滿活力的流動真實感,影片還選用非職業演員出演搖滾歌手及其他人物。這是一部年輕導演表現自我的片子,其中也不乏有些躁動不安。
今天管虎評價過去,覺得那時含有幼稚的成份,不冷靜,三年后,管虎再次執導了《不是冤家不碰頭》,再次講述了同齡人的故事,管虎覺得自己總是處于強烈的變化之中,他認為導演應該有自己的風格,但不應拘泥于一種風格,應隨著對現實生活的感覺不斷調整,變化自己的影片的風格和樣式,他現在追求生動,寫實的創作風格,他相信作品拍出來,就有存在的意義。
導演心得
管虎拍女性題材先憑感覺
上大學時,拍過一部上海戲,但從來沒有去過上海。老師說:哎呀,你們對上海的描述怎么那么準確啊。道理就這么簡單,外人相對會比較客觀,又有點探究感。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,咱們沒有特別地嘗試摸索女人內心,也摸索不著。反正我覺得世界上最捉摸不明白的就是女人,所以也就只能憑著感覺做。實際上這部戲的主題還不在這兒,拍的還是人,這部戲身后男人的故事好像更沉重一點,只不過前景是這些女人。反正這么一部戲,我覺得未必會有特別多的觀眾群,因為現在人都……覺得觀眾能看下去就看下去了,看不到或者看不下去的干脆卡拉OK算了。只期望一部分人喜歡就行了。
要有平常心
不是每件事都非商業吧,它還有一個人的興趣。電視劇這么多年形成的毛病就是節奏快就是好,慢就是不好,制作方法過于簡陋,敬業精神、從業人員都有問題,可這些在我這就行不通,那樣就不對。而且現在人比較躁,想靜不容易,但這部戲必須要讓人靜下心來,所以,期望值不會太高。如果說有一部分人靜下來看了,那不是一件功德事嗎?
親身體驗真正做一件事
“它不是一部單純的戲,它是要為你好。從創作之初,劇本就是由一個患者根據親身感受和經歷而來,創作團隊認為這個故事有必要告訴大家,特別是在今天這個忙碌的社會里。”他介紹,拍攝前期深入到醫院乳腺癌患者中去體驗生活時,大家無不為之感動。于是,劇本不能再用了,故事開始重新編寫,很多志愿者和真正的患者乃至家屬參與進來,該劇也變成邊拍邊改,劇組同仁開始感到這已經不再是拍一部電視劇,不是在干一個活,而是在做一件事。
電影作品
1992《頭發亂了》
1996《浪漫街頭》
1999《再見,我們的1948》
2002《西施眼》
2009《斗牛》
電視電影
1997《超級城市》之《夜行人》
2000《上車,走吧!》
2008《誰動了我的幸福》
電視作品
1995《牌坊之南方女人》 (上,下)
1996《咱老百姓》——《昨天的哨音》(上,中,下)
2001《黑洞》30集
2003《7日》28集
2003《冬至》36集
2005《生存之民工》32集
2005 《臥薪嘗膽》41集
2007《第二面》26集
2008《活著,真好》44集
2009《沂蒙》42集
2009《外鄉人》43集
-
外文名
Guan Hu
-
別名
-
-
性別
男
-
血型
-
-
身高
-
-
出生日期
1968-08-01